Search


【「外包創業」隨想】媒體未來人力的9個變化
***
一、 約聘(...

  • Share this:


【「外包創業」隨想】媒體未來人力的9個變化
***
一、 約聘(特約)的僱用形式會逐漸增多。《蘋果日報》的示範作用,會帶動其它媒體適度跟進。另,目前雖已有特約記者或特約編輯,但大多只是掛名,供稿只是偶一為之;未來為確保內容量的充足,約聘的條件將會明定一定的供應數量。

二、總僱用人力可能增加。媒體「先資遣(優退),再外包(特約)」的措施,雖然會造成部分工作者順勢離開職場,但自由度較高的約聘工作型態,也可能讓一些已離開媒體界的舊人力回流。更重要的是,相當數量的非媒體人(如部落客、臉書寫手)可能投入約聘的媒體工作行列。

三、一對多的工作能力。約聘工作的待遇削減與不穩定性,促使約聘者發展與第二,甚至第三媒體的合作關係。

四、獎金占比提高。媒體內容並非「工業標準品」,因此,媒體對外包者可能採低底薪、高獎金的薪資結構,以「質」計價、以價求質。

五、人才待遇兩極化。少數能力較強的外包者(例如能生產獨家內幕、精彩封面故事的記者),將可以站在賣方市場高價而沽;大多數只能生產一般內容品質的外包者,則處於買方市場的劣勢。

六、業務型人力吃香。外包者如何與各媒體洽談合作案,並行銷自己的產品,將是一大挑戰,部分擅長包裝行銷的業務型人才,將可能以工作室或公司的方式,向媒體提案和統包部分產品線。

七、外包的外包增加。處於買方市場劣勢的外包者,可能成為業務型外包者的下游供應者,淪為外包者的外包,待遇和勞動條件處於市場的底層。

八、整合型人力吃香。由於缺乏細部分工的支援(媒體可能不再全面配備企劃、記者、核稿、改稿、美術、攝影、編輯人力),無論是外包者或留存在媒體內部的工作者,都需要具體跨領域的知識能力,如記者也要懂版型、配圖,攝影也要懂得議題的角度、核心爭議點等;而有能力整合各項編輯力的人才,將會極為搶手。

九、具創業精神者得以倖存。《蘋果日報》為節省成本提出的「外包創業」,雖然是一個委婉詞(euphemism),但也說出了部分事實,未來慣於依賴組織資源的工作者將難以倖存。

十五年前,黎智英曾跟我們說:「如果天氣好,你就想上陽明山喝咖啡,那你就不要想創業;成功的創業,是一定要全心投入的。」是的,如果談到「外包」,你心中想到的是:「那不就沒有勞健保了!」那麼你的外包生涯可能會十分坎坷。

#編輯人小市集
#媒體市場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「編輯」,當然值得作為一種志業來追尋,它既啟蒙世界,也發現了自己。
View all posts